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的大国担当

时间:2017-08-24 10:31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

  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习主席的演讲,深刻阐述了丝路精神的内涵,回顾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从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五个方面,描绘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愿景和前进方向。为更好地理解把握习主席演讲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记者对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专家进行了访谈。

  世界前所未有大变局下的时代呼唤

  记者:习主席在演讲中,对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作了准确、深刻的描绘。我们应该如何从这两大维度来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

  颜晓峰(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习主席所讲的这两大维度,有不同的侧重点。历史维度不是完全讲历史,而是讲历史发展大势,主要讲当今世界各国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现实维度不是完全讲现实,而是联系人类对未来发展进步的愿景讲时代的呼唤,主要讲当今世界各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历史维度看,习主席主要讲了“三大”“四化”“三个从来没有”。“三大”,就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这是对世界前所未有大变局的精准概括。“四化”,就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这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宏阔前瞻。“三个从来没有”,就是“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这是对在“四化”进程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前所未有历史条件的深刻认知。

  从现实维度看,习主席主要讲了“一个频发”“两个需要”“三个赤字”。“一个频发”,即“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这是对全人类面临现实挑战的总定位。“两个需要”,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这是对世界经济领域挑战的深度凝练。“三个赤字”,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这是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全人类面临严峻挑战的科学研判。

  刘光明(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习主席对全人类面临挑战的崭新概括,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把赤字用在和平、发展、治理领域,可理解为“矛盾问题”之义。

  “和平赤字”,就是世界和平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习主席在演讲中用“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指明了和平赤字的具体内涵。此外,习主席在其他重要讲话中,还指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这些也是对和平赤字内涵的深刻揭示。

  “发展赤字”,就是世界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主要是: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挡期,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发展失衡,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全球仍然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

  “治理赤字”,就是全球治理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集中表现为: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的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全球产业布局不断调整的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十分突出,等等。

  各国互利合作铸就的丝路辉煌

  记者:习主席用“五通”系统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4年来的巨大成就。如何理解这些成就?

  颜旭(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教授):“一带一路”合作重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习主席用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来总结“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的丰硕成果。特别是用一系列具体数据作支撑,表明这些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对于这“五通”的成就,也可以从理论、实践、制度、精神等层面来理解。

  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理论层面的成果有,习主席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党和政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文件精神、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纳入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实践层面的成果有,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展,包括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超过3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等;制度层面的成果有,我们与有关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战略对接、政策对接、规划对接、机制对接,包括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的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的机制化产能合作等;精神层面的成果有,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心与心的距离日益拉近,特别是弘扬光大了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等等。

  刘光明:对于这些巨大成就,我们不仅要看到成就本身,还要看到它背后蕴涵的重大意义。

  一是标志着当代中国正在开创世界大国通过和平发展实现强盛的先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摒弃其他国家“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开拓一条和平发展的新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是完全行得通、走得好的。

  二是标志着当代中国正在致力于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类型文明所构成的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创造的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不但可以避免落入冲突、对抗的历史宿命,而且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形成“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文明交流盛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是标志着当代中国正在为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大正能量。“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只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顺应大势、结合国情,讲求效率、注重公平,就能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释放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的光明之路

  记者: 习主席在演讲中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您如何理解“五个之路”和丝路精神?

  颜晓峰:习主席在演讲中提出的“五个之路”,凝练地阐述了“一带一路”大战略大方略的时代内涵,是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开创性的倡议。

  “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承载人类发展进步的新方向。进入21世纪第2个10年,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是关系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习主席着力思考的重大问题。如果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当今世界共生共存、共利共荣的大趋势,那么“一带一路”则是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的扎实行动。维护和平、追求繁荣、推进开放、大力创新、建设文明,既是“一带一路”的价值准则和鲜明标识,也是当代世界的发展主流和进步趋向。

  “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指明化解“三大赤字”的新路径。习主席指出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共商、共建、共享,以合作应对挑战。“三大赤字”是红灯和警示,也是激励和导向。

  “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拓展五大发展理念的新空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突出问题提出的战略指引。“一带一路”指明的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是从历史走向未来之路、从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其实质和底蕴是新发展理念。可以说,新发展理念运用于“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五个之路”。这就使新发展理念成为各国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的共同理念,具有普遍意义。

  “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彰显现代国家治理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实践表明,现代国家治理必须开阔视野、放大格局,在中国与世界的普惠共赢中增进国家利益。既要下好“中国象棋”,也要下好“国际象棋”,特别是要善于寻找这两盘棋的交汇点、联通线。“一带一路”正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创新样本。“五个之路”包含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所要经过的共同道路、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

 

  刘光明: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习主席在演讲中重点阐述的内容。和平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原则,通过对话化解分歧,依靠协商解决争端;开放包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应有气度,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互学互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品格,不同地域互通有无,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共享,不同文明取长补短;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交往规则,不画地为牢,不设高门槛,不搞排他性安排,不搞以邻为壑。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的崭新实践相结合,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精神之果,这就是“一带一路”精神。

  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记者:如何理解习主席在演讲中强调的中国要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颜晓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来的,中国理所当然地要承担着倡议者、谋划者、推动者的责任。这种责任,既体现在思想理念的创新层面,更体现在行动的具体落实层面。话语的力量,源自崇高的追求,也源自负责任的担当。四年来,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一带一路”正在从构想变为现实,从战略规划变为具体项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通互联的大格局正在形成。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带一路”倡议才为世界所广泛认可,“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才不断扩大。但我们也要看到,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相比,与沿线各国特别是沿线各发展中国家的迫切期待相比,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习主席在演讲中提出: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这些务实举措不仅充分彰显一个大国的诚意与担当,也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颜旭:中国作为倡议者,无疑要承担着重大的主体责任,但这绝不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中国一家的事情。“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公共物品”,无论是作为一种战略、机制、框架,还是作为一种理念、机制、平台,都具有鲜明的世界性和公共性。这就一方面要求我们从世界的视角认知“一带一路”,另一方面也需要沿线国家能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所以习主席才多次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坚持共商,就能使“一带一路”建设集纳各方智慧、兼顾各方利益;坚持共建,就能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坚持共享,就能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沿线各国人民,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记者 黄昆仑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