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扎根中国大地

时间:2017-02-01 20:24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

  【杨建义:高校育人须先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建义表示,“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层次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德树人,首要的是着眼大局谋大德,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样才能以大德成就大业。高校育人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拨正航向好行船。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导正办学方向、筑牢思想基础、提供价值引领。

  摘编自光明网

  【韩震:办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扎根中国大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韩震表示,在中国,大学要实现自己服务社会的功能,首先就要服务于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进行坚韧不拔的奋斗过程。当然,扎根中国大地与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并不矛盾。但是,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我们只有扎根中国大地,才能站稳脚跟,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在国际交往中相互借鉴、相互砥砺、相互促进;我们只有扎根中国大地,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有自己的品格和特质,才能为世界教育和人类文明作出我们独特的贡献。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中国大学只有在服务这样的伟大事业中,才能获得世界性意义和时代性价值,才能提高我们知识和思想的原创能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

  【罗国斌:以道德情操践行言传身教】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国斌认为,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以道德情操践行言传身教,以学识智慧给学生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摘编自《广西日报》

  【丁元竹:加快建设东北地区政府平台的六个基本路径】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丁元竹认为,推动东北形成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新格局,必须把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和创新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快政府平台建设的六个路径:一、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二、使用社会化媒体推广和落实政策。三、通过技术应用加强对官员的约束。四、打破信息平台分隔,发挥互联网效应。五、分步骤推进政府网络化和平台化建设。六、网络平台的资源是人际关系网络和数据存储。

  摘编自《辽宁日报》

  【刘志明: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和保持过硬的战略定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刘志明表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这是我国古人对战略定力的一种形象化表述。在国际国内形势空前复杂多变的当今时代,增强和保持过硬的战略定力,能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能使我们妥善应对严峻挑战,化危为机、开创新局,保证党和人民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增强和保持过硬的战略定力,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四个意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绝不讲条件、打折扣、搞变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

  【黄力之:文化自信是自信之基】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黄力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乃民族自信之基,有了文化自信,中国人民就拥有了无比强大的精神基础,继续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自信,应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科学阐释基础上,我们要在尊重文化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法分析和对待中华文化的演进过程,处理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从而自觉引领文化的创新变革,为国家和民族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