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我们有望探到新常态的‘底’”——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

时间:2015-02-24 10:39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

  无论是接受专访,还是会议发言,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看法一直朴素而乐观。比如,由于2014年三季度相关经济数据并不抢眼,因此在国庆节过后,市场中不少人对中国宏观经济预期“犯起了嘀咕”,境外投行和研究机构也趁机给中国经济预期泼了盆冷水。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刘世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面临一定的下行考验,但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形势还是好的,特别是在就业率、财政收入、企业效益以及风险控制等关键环节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的来说,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提高、结构在优化。

 

  而这一次,站在年根儿,展望明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路径,刘世锦仍旧保持乐观……

 

  “2014,中国经济应该得高分”

 

  记者:2014年,在中国,部分产业感觉到了寒意,有些企业甚至感觉到了“疼”,但也有一些领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您如何评价即将过去的这一年?2014年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刘世锦:2014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中国经济经历着转型,由过去的常态或者被称为“旧常态”,转入了新常态,尽管经济速度有可能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但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经济运行的质量稳定,有些领域出现亮点。

 

  比如就业情况总体良好。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单位GDP所吸收的就业人数也在上升。10年前,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吸引约80万人就业,10年后的今天,这个数据变成了170万人。因此,尽管GDP增长率是下调了,到了7%左右,其所吸纳的就业人数仍相当于百分之十几的GDP增速所吸纳的人数。

 

  从企业效益方面看,前两年有所下滑,近两年,在整体经济增速明显回落的背景下,企业效益出现了分化,有一些行业,比如制药、专用设备的制造等,遇到发展机会,实现了较好的效益;另有一些行业的调整幅度比较大,比如钢铁行业,今年钢铁行业的盈余率相较近几年的情况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扩张速度放缓了,但由于原材料成本下降,今年钢铁行业的盈利水平反而是最近两三年以来最高的。

 

  从财政收入方面看,全年有可能实现8%的增长;金融领域的风险在加剧,有些地方的风险窟窿已经暴露,但还是守住了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来自资源环境方面的挑战比较严峻,比如雾霾治理,但节能减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这些角度来讲,虽然我们增速降低了,但经济结构的调整取得了进展,经济质量得到了提升。因此,从转型发展角度来评价2014年的经济工作,我认为还是应该给出一个比较高的分数的。

 

  “政府管多管少,管对管错都是问题”

 

  记者: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着力点。但有人表示,此前我们也一直在强调要重视经济发展质量,但讲了很多年,却难以落地。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刘世锦:提高质量和效益,既是真话也是实话,要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结构调整,更有赖于政府与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结构变化。过去,我们的投资与工业比重过高,更多地依靠外需;现在,我们要让消费、服务业等内需拉动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生产动力上讲,我们也期待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而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讲,一方面,新的增长动力需要市场更好地发挥决定性作用,核心是提高生产率,基础是政府作用落到实处,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一些领域还存在行政性垄断,未来应进一步放宽准入,鼓励竞争;另一方面,我们关注到,近一段时间以来,政府在大力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核心是为企业创造更好、更宽松的市场环境,比如在对外经济方面,自贸区在探索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是一种实质性的改变,下一步,国内外要实现一致,对内经济也应该按照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对原有的管理体系也要重新审视。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放权,也不是简单的“守夜人”概念。即便在西方,政府也不仅仅是市场的“守夜人”。对于政府来说,管多管少是问题,管对管错更成问题。当前,更为重要的是调整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政府要做的,是保护产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反垄断、打击不当的竞争行为,为市场经济运行创造好最基础的条件。其次,要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另外,在促进技术创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政府以及由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业要发挥作用。

 

  “一到两年内要找到新常态速度‘聚风点’”

 

  记者:展望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国经济走势,您有哪些担心和期待?

 

  刘世锦: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过程还在持续,下行压力存在,但我们感觉到,今后一到两年,中高速增长的“底”还是可以触到的,触底之后,如果经济增速可以走稳,则新常态的速度“聚风点”也就找到了。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概括起来,就是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着力点。

 

  我预计,今后一到两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较为明显的。比如金融风险的问题,这里包括地方融资平台的问题,过剩产能、影子银行、房地产的问题,以及经济在短期内会不会过快滑坡的问题。因此,要把控制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哪怕其他指标差一些,只要守住风控底线,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那就算成功了。

 

  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促进创新,提高生产率。在产业布局方面,服务业发展空间很大,产业互联网发展也有着巨大潜力,现在一些电商已经上市了,居民网购热情高涨,但这还仅仅是互联网对整个实体经济改造的序幕。未来,互联网对实体经济改造的重点是生产领域,以及对整个产业链的改造。

 

(责任编辑:管理员)